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鞍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31 18:10:40  浏览:932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鞍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鞍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1995年11月1日辽宁省鞍山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1995年11月25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 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监督内容
第三章 监督的方式和程序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监督权,保证宪法、法律、法规的实施,保证全国、省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的贯彻与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辽宁省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对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对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
议、决定实施法律监督;对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实施监督。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是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的基本的组织形式。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处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日常工作。
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监督工作。
第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体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注重效率。必要时向社会公布监督结果。
第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是本行政区域内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被监督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监督。

第二章 监督内容
第五条 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否同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
(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和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是否违反司法程序,是否拒绝受理依法当受理的案件、扩大案件管辖权、超时限办案、超期羁押,是否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作出的判决、裁定、决定是否违背事实和法律规定;
(三)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决议、决定是否同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
(四)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或者罢免、撤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是否有违法行为;
(五)市人民政府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执法活动中是否有其他违法行为。
第六条 工作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法规和作出的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
(二)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体育、卫生、司法、民政、民族、宗教、侨务等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
(四)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情况,以及申诉、控告和检举的处理情况;
(五)其他关系人民切身利益并为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违反宪法、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违反廉政规定的严重腐败行为;
(三)渎职、失职和滥用职权的行为;
(四)重大决策的失误;
(五)因严重官僚主义行为造成重大损失的。
第八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产生的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代表职务情况。

第三章 监督的方式和程序
第九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下列方式:
(一)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
(二)审查规范性文件;
(三)开展视察;
(四)组织执法检查;
(五)听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述职;
(六)组织评议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工作,评议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七)督促办理建议、批评和意见;
(八)受理申诉、控告和检举;
(九)重特大案件呈报备案;
(十)进行询问和质询;
(十一)组织对特定问题调查;
(十二)提出罢免和撤职案。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依法采用其他有效的监督方式。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应及时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下列重大事项:
(一)经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和较大的调整和变更情况;
(二)改革、开放方面的重大决策及其实施方案;
(三)本级决算草案;
(四)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情况;
(五)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六)列为市级及市级以上的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投资和建设情况;
(七)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执行和调整情况;
(八)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的重大措施;
(九)维护社会稳定、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治理的重大措施;
(十)发生重大灾害和重大事故及处理情况;
(十一)对危害严重,影响重大的案件的检察、审判情况;
(十二)对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需要限制人身自由的;
(十三)同国外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情况;
(十四)授予本市公民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地方荣誉称号;
(十五)设立永久性纪念物和纪念日;
(十六)对人民群众生活有重大影响和其他有必要提请报告的事项。
第十一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提议常务委员会听取工作报告;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常务委员会听取工作报告。
前款提议和提请听取的工作报告,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十二条 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的工作报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应于会议举行前三十日通知有关机关。
有关机关须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前十日将工作报告送交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常务委员会临时决定听取的工作报告,不适用前两款规定。
第十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工作报告后,由分组会议或全体会议进行审议。
主任会议可以将工作报告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十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的工作报告,报告机关的负责人必须到会报告,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十五条 工作报告未获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过半数同意的,报告机关应在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上重新报告。
第十六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决定或提出审议意见。有关机关对决议、决定应当认真执行,对提出的审议意见应当认真办理。
第十七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和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听取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有关情况汇报。
第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对本市地方性法规在应用中所作的解释;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通告;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作出的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和其他关于审判、检察工作的政策性规定、决定;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
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等规范性文件,均须在发布之日起十五日内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九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条例第十八条所列的规范性文件,应责成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部门在收到文件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查完毕。专门委员会或工作部门发现有同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应及时报告市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进行审议。
第二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违法的规范性文件,视违法程度发出法律监督书,责成制定机关自行纠正或作出予以撤销的处理决定。
法律监督书应载明违法文件的名称和要求纠正的内容、理由、时限等。
第二十一条 有关机关对法律监督书的规定应严格执行,并应在限期内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处理结果。有不同意见,应在接到法律监督书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报告。
第二十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进行视察。也可以组织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上述机关及其部门进行视察。
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可以组织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本委员会职权范围内有关的工作进行视察,并可以就视察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第二十三条 视察时,被视察单位或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当如实报告工作,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第二十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视察中发现的问题可以作出决定或决议。
第二十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法律、法规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议、决定贯彻实施的情况,可以组织执法检查。
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对与本委员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议、决定贯彻实施的情况,可以组织执法检查。
第二十六条 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的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市人民检察院的副检察长,在接受任命前必须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作任职报告。
第二十七条 凡是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的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在任职期间要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述职报告。
第二十八条 述职报告一般以书面形式进行。述职人员应在任职的第二年和第四年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呈报一份述职报告。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也可以有选择地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听取述职报告。
第二十九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适时组织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选择地对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和对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应述职人员的工作进行评议。
第三十条 评议可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进行,也可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评议。
第三十一条 执法检查和评议应组织执法检查组和评议组。
执法检查组和评议组有权查阅或调阅有关案卷、材料,掌握法律、法规实施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支持执法检查组和评议组的工作,提供真实情况。
第三十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的执法检查组、评议组的执法检查报告和评议报告,由主任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决定列入会议议程。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组织的执法检查的执法检查报告,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列入会议议程。
第三十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的执法检查和评议所提出的整改意见,由主任会议以书面形式交受检或受评机关办理。受检或受评机关应在六个月内将改进的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对受检、受评机关和受评人员在限定时间内未能改进工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市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对执法中特别重大的违法案件,常务委员会可以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并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及时转交有关机关办理,有关机关必须认真研究,及时处理,答复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于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答复的,有关机关必须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说明,并报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
第三十五条 每年第三季度有关机关应当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办理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全面情况。
第三十六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下列案件实行呈报备案制度:
(一)危害严重,影响重大的案件;
(二)市中级人民法院被省高级人民法院改判的案件;
(三)检察院免诉、抗诉的案件;
(四)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案件;
(五)本选区内的全国、省、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案件;
(六)政法干警的违法侵权构成刑事犯罪的案件;
(七)涉及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违法案件。
第三十七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诉、控告和检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受理:
(一)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违法行为;
(二)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行政措施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通告违反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的;
(三)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对案件作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决定在认定事实上或在适用法律上有错误的;
(四)不服司法机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决定,经申诉被司法机关驳回或者按程序提出申诉三个月,主办司法机关不予答复的;
(五)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渎职、滥用职权、重大决策失误和因官僚主义造成重大损失行为的;
(六)县(市)区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或者罢免、撤销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违法的;
(七)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违反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的。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应当受理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八条 对受理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部门分别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
(一)一般申诉、控告和检举转交有关机关办理。有关机关应在三十日内将办理结果直接答复申诉、控告和检举人;
(二)重大申诉、控告和检举以及全国、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转办的、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求协办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交办的和长期未经处理的申诉、控告和检举转交有关机关后,有关机关应在三个月内,将办理结果报告市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九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部门对有关机关的办理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听取汇报、查阅案卷,必要时,可以建议主任会议听取有关机关的汇报,由主任会议作下列处理:
(一)交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或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复议、复查和纠正;
(二)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提请常务委员会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调查;
(三)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常务委员会可以提出处理意见或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第四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议案和工作报告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向有关机关提出询问,有关机关应当认真回答或作出说明。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代表视察、执法检查、评议和特定问题调查召开会议时,有关机关或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回答代表或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提出的询问。
第四十一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期间,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提出对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第四十二条 质询案应当针对下列事项:
(一)违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重大问题;
(二)行政管理、审判、检察工作中的重大失误;
(三)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的重大问题;
(四)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渎职、滥用职权,重大决策失误和因官僚主义造成重大损失行为;
(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六)其他应当质询的事项。
质询案须写明质询的对象、问题和内容,并以书形式提出。
第四十三条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提出的质询案,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或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会议上作出口头答复。
在专门委员会会议上答复的,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出席会议,发表意见。有关专门委员会应当向主任会议提出受质询机关负责人答复情况的书面报告。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将报告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四十四条 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同意,被质询机关也可以书面答复质询案。被质询机关主要负责人必须在书面答复上署名。
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提出的书面答复,由主任会议决定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或有关的专门委员会会议。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过半数对答复不满意时,可以提出要求,经主任会议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
对第二次答复仍不满意时,常务委员会可以作出决议或者决定。
第四十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决定对特定问题进行调查。特定问题包括:
(一)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严重违反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行为;
(二)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违反国家方针政策的重大事件;
(三)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严重违法、失职的行为;
(四)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诉、控告和检举的重大问题;
(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问题;
(六)制定重要的地方性法规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七)需要调查处理的其他特定问题。
第四十六条 特定问题的调查由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若干人组成。
常务委员会组织的调查委员会,其成员由主任会议在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中提名,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
第四十七条 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时,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材料。如果涉及国家机密和公民隐私的,调查委员会应当保密。
调查委员会有权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及其部门协助调查工作。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协助调查委员会进行工作。
第四十八条 调查委员会调查结束后,应当提出调查报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作出相应的决定。
第四十九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主任会议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五分之一以上联名可以提出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的撤职案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出的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案。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联名提出的撤职案和罢免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撤职案和罢免案应采用书面形式,写明要求撤职和罢免的对象和理由,并提供有关的材料。
第五十条 撤职案和罢免案提出后,应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研究,分别情况作出如下处理:
(一)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并表决;
(二)先交有关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三)组织调查委员会调查后处理。
第五十一条 撤职案和罢免案提交表决前,被提出撤职或罢免的人员有权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
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印发会议。
第五十二条 撤职案和罢免案的表决应当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
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撤销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并决定代理人选,须报省人民检察院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罢免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决议,须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有违反本条例规定的下列行为之一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责成有关机关、组织给予有关负责人通报批评,直至行政处分:
(一)不执行法律、法规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的;
(二)应报送的规范性文件逾期不报的;
(三)拒绝或拖延提出工作报告,或者作虚假报告的;
(四)谎报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编制虚假决算、擅自变更批准的计划和预算的;
(五)拒绝向视察人员、执法检查组、评议组和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提供材料,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
(六)拒不答复质询或者作虚假答复的;
(七)对限期报告结果的申诉、控告和检举以及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逾期不予办理的;
(八)其他妨碍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的。
第五十四条 对有前条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任人员,属于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要求其作出检查,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撤销其职务,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予以罢免。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给国家、社会或法人、公民权益造成重大损害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的决议、决定不当的,可以在接到决议、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也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书面陈述意见。
有关监督的决议、决定,在市或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变更或撤销之前,仍然有效。

第五章 附 则
第五十七条 本条例施行前,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监督工作的规定、决定,与本条例相抵触的,以本条例为准。
第五十八条 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工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十九条 本条例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六十条 本条例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1995年11月2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10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10人)

(1983年6月7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主任委员
  耿 飚
副主任委员
  宦 乡  符 浩  曾 涛  楚图南  吴茂荪
委员(按姓名笔划排列)
  王炳南  区棠亮(女)    张致祥  郝德青




劳动部、农业部、公安部、国家建材局关于颁发《乡镇露天矿场爆破安全规程》的通知

劳动部等


劳动部、农业部、公安部、国家建材局关于颁发《乡镇露天矿场爆破安全规程》的通知

1989年6月16日,劳动部等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改善乡镇露天矿场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安全,保护矿产资源和企业财产,防止爆破事故的发生,我们依据《爆破安全规程》共同制定了《乡镇露天矿场爆破安全规程》,现颁发执行,并对贯彻实施这个规程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局(公司)应组织各乡镇露天矿职工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本规程。
二、各矿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本规程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三、如因设备和其他客观原因,对有些条文暂不能执行时,各矿场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保证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附:乡镇露天矿场爆破安全规程

第一章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对乡镇非煤露天矿场的爆破设计、组织、施工和爆破器材运输、贮存与管理,做出了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乡镇非煤露天矿场。
本标准不适用于国营露天矿山和乡镇露天煤矿。

第二章 引用标准
2.1 GB6722--86《爆破安全规程》。
2.2 〔85〕冶字第815号《冶金群采矿山安全试行规程》。

第三章 术 语
3.1 露天矿场:在敞露的空间里采掘有用矿物的场所,称为露天矿场。
3.2 乡镇露天矿场:指乡(镇)村集体或个体开办的露天矿场。

第四章 总 则
4.1 为加强乡镇露天矿场爆破工作的安全管理,保障社会财产和作业人员的安全,促进乡镇采掘业的发展,防止爆破事故,特制订本规程。
4.2 必须实行专职爆破员制度,建立专门的爆破作业组织。设爆破工作领导人、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爆破员和爆破器材管理人员。本单位无合格人员时,可聘请外单位合格人员兼职。
4.3 从事爆破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县(市)、区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的爆破安全技术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爆破员作业证。
4.4 必须执行定时爆破制度。
4.5 爆破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并定期进行检验。变质失效的爆破器材,严禁使用。
4.6 爆破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a.年满十八岁,体检合格;
b.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c.工作认真负责;
d.按国标GB6722--86爆破员培训大纲要求,经过培训,考试合格。
4.7 爆破工作领导人的职责:
a.负责爆破工程的全面领导,组织爆破工程实施,并检查实施情况;
b.监督检查爆破工作人员执行安全规章制度;
c.监督检查爆破器材的运输、贮存和使用;
d.参加本单位爆破事故的调查处理。
4.8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
a.负责爆破工程的设计,指导施工,检查质量;
b.负责制定爆破安全技术措施,检查实施情况;
c.负责制定盲炮处理的技术措施,进行技术指导;
d.参加爆破器材的销毁工作;
e.参加爆破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4.9 爆破器材管理人员的职责:
a.负责检验、保管、发放和统计爆破器材;
b.对无“爆破员作业证”的人,有权拒绝发放爆破器材;
c.负责检查库区的安全情况、消防设施和防雷装置,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无力处理的要及时报告爆破工作领导人;
d.及时统计、报告质量有问题及过期变质失效的爆破器材;
e.参加爆破器材的销毁工作;
f.对超计划和规定量领取爆破器材的,有权拒绝发放。
4.10 爆破员的职责:
a.按爆破设计规定进行爆破作业;
b.安全使用爆破器材,不得乱放、遗失或转交他人,不准擅自销毁或挪作它用;
c.严格遵守本规程;
d.爆破后认真检查现场,发现盲炮和其它不安全情况,及时处理或上报;
e.爆破结束后,剩余的爆破器材,及时交回爆破器材库,不准私自保存,不得转让他人或买卖。

第五章 爆破作业的基本规定
5.1 一般规定
5.1.1 露天爆破按审批的爆破说明书或爆破设计书进行。
峒室爆破、深孔爆破应编写爆破设计书。
裸露爆破、浅眼爆破和扩壶爆破应编写爆破说明书。
爆破设计书,必须由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编写。
5.1.2 在城镇居民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保护区和重要设施附近进行爆破时,除了须经本单位主要技术负责人批准外还必须征得当地有关部门同意和当地县(市)以上公安部门批准。峒室爆破应有现场指挥。
5.1.3 爆破作业地点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禁止进行爆破作业:
a.有冒顶或边坡滑落危险;
b.爆破参数或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c.工作面有涌水危险或炮孔、峒室温度异常;
d.危及设备或建筑物安全,无有效防护措施;
e.危险区边界上未设警戒;
f.通道不安全或通道阻塞,支护规格与支护说明书的规定有较大出入或工作面支护损坏;
g.峒室内光线不足或无照明;
h.未严格按本规程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5.1.4 禁止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人员穿着化纤衣服,不准携带能发火的物品(如火柴、打火机等)。
5.1.5 在雷雨天、大雾天、七级以上风天、黄昏和夜晚,禁止进行露天爆破。
在进行爆破作业过程中遇雷雨时应立即停止爆破作业,并迅速撤离危险区。
5.1.6 在高硫矿床使用硝铵类炸药进行爆破,必须事先测定硫化矿矿粉的铁离子浓度和含硫量,当矿石含硫量超过30%,矿粉含硫酸铁和亚硫酸铁的铁离子浓度之和(三价和二价铁)超过0.3%,作业面潮湿有水,使用硝铵类炸药爆破时,必须清除孔内矿粉;严禁炸药与孔壁直接接触;炸药应包装完好无损;不得用硫矿渣填塞炮孔;严格控制装药时间和炮孔数。
5.1.7 禁止使用硝化甘油炸药。
5.1.8 装药前不准将起爆器材与炸药混放在一起。
5.1.9 装药工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装药前应对炮孔、药壶、峒室进行检查,清理和验收;
b.峒室爆破装药量应根据实测资料数据校核修正原设计药量,并经爆破工作领导人或爆破工程技术人员批准;
c.必须按计算药量装药,深孔及浅眼爆破时禁止超过规定的装药高度;
d.装起爆药包、起爆药柱时,严禁投掷或冲击;
e.浅眼、深孔装药出现堵塞时,在装入雷管、起爆药柱等敏感爆破器材前,可采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处理;
f.若发现起爆药包(含雷管)没装到位被药柱埋没而不能轻微提起时,禁止拔出或硬拉电雷管脚线或导爆管,应按处理盲炮的有关规定处理;
g.装药工作必须使用木制炮棍;
h.禁止烟火,禁止用明火照明;
i.遇有硝铵炸药结块时,纸装管药用手轻揉,袋装的散药应用木制锤、棒轻轻打碎后方准使用;
j.电爆时,雷管脚线必须短路。
5.1.10 填塞工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保证填塞质量,峒室、深孔和浅眼禁止使用无填塞爆破;
b.禁止使用易燃材料填塞炮孔;
c.填塞不得破坏起爆线路;
d.禁止捣固直接接触药包的填塞材料或用填塞材料冲击起爆药包。
5.1.11 禁止用力拉出起爆药包或药柱中的起爆材料。
5.1.12 电雷管不准与电池、电线等电气设备靠近,不得在杂散电流>30mA的地方使用非抗杂散电流的电雷管。
5.1.13 严禁在残眼上打孔。
5.1.14 已装药炮孔必须一次爆破完毕,不准存留。
5.1.15 在爆破危险区内有两个以上的单位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统一指挥,同一区段的二次爆破应采用一次点火或远距离起爆。
5.2 爆破警戒与信号
5.2.1 在装药地点周围10m以外插上红旗,以标志爆破危险区,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5.2.2 现场加工导爆索,加工药包时,应在中深孔爆破区域20m以外,峒室爆破区域50m以外的安全地点进行。
5.2.3 起爆前,根据爆破设计及现场周围及装填的具体情况,确定爆破危险区的警戒边界,并设置岗哨,每个岗哨应处于相邻岗哨视线范围之内。
5.2.4 起爆前必须发出明显的音响和视觉信号,应使危险区的人员都能听到和看到。
应使职工和附近居民,预先知道警戒范围、警戒标志和音响信号的意义,以及规定的爆破时间。
第一次信号(即起爆预告信号)发出后,所有与起爆无关人员应立即撤到警戒危险区以外,或指定的安全地点。
第二次信号(即起爆信号)发出后,在确认人员、设备全部撤离危险区,具备安全起爆条件时,总负责人方准发出引爆指令,施爆员根据指令进行引爆。
第三次信号(即解除警戒信号),响炮后爆破警戒岗哨应坚守岗位,不准任何人进入危险区,经指定的检查人员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准发出。

第六章 起 爆
6.1 火雷管起爆
6.1.1 加工起爆管和信号管应在专门的单独房间或现场安全地点进行,严禁在爆破器材存放间、住宅和靠近人群的地点加工。
6.1.2 必须使用快刀切取导火索,每盘导火索两端应先切去5cm,中间部分才能使用。切取导火索时,一头要切成垂直面,切割前要仔细检查导火索质量,异常和缺陷部分应切除。
6.1.3 装配起爆管和信号管前,必须逐个检查雷管质量,凡管体压偏、破损、锈蚀、加强帽歪斜者,严禁使用。雷管内有杂物,严禁用工具掏和嘴吹,只准用手指轻轻地弹出杂物。弹不出杂物的雷管,停止使用。
6.1.4 应将导火索有垂直面的一端轻轻插入雷管,不得旋转摩擦。用胶布捆扎紧口,操作者的手中只准拿一发雷管,附近雷管不得超过100发。
6.1.5 应将加工好起爆管与信号管分别存放,信号管必须系上醒目标志。
6.1.6 加工起爆药包时,应用木质锤子在药包中心扎一雷管大小的孔,孔深应能将雷管全部插入。
雷管插入药包后,应用细绳或胶带将雷管固紧。
6.1.7 禁止用导火索缠绕起爆药包,或折曲导火索;禁止提着导火索往孔内放起爆药包;禁止导火索缠成环状。
6.1.8 加工起爆药包应在爆破作业面附近的安全地点进行,只准加工当班爆破作业所需用量。
6.1.9 用于潮湿或有水的工作面的起爆管和起爆药包要进行防湿、防水处理。
6.1.10 在有沼气或粉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以及采用小井掘进等难以方便地撤至安全地点时不准用导火索起爆。
6.1.11 导火索起爆时,应采用一次点火法,一人连续点火的根数(或分组一次点火的组数)露天爆破不得超过10根(组),巷道及峒室掘进爆破不得超过5根(组),但任何时候不准工作面只留下一人点火。
导火索的长度应保证人员撤至安全地点,但不得短于1.2m。
在同一次爆破中,禁止使用燃速不同的导火索。
6.1.12 在工作面点火时,要指定一人为组长,负责协调点火工作,掌握信号管燃烧情况,及时发出撤出安全地点的命令。
信号管响后,无论导火索点完与否,人员必须立即撤离。
信号管长度不得超过该次被点导火索中最短导火索长度的三分之一。
6.1.13 必须用导火索或专用点火器材点火,严禁用火柴、烟头和灯火点火,严禁脚踩和挤压已点燃的导火索。
在整个点火工作前,逐根确认导火索都能点着火,严禁边剥线边点火,边切线头边点火。
6.2 导爆索起爆
6.2.1 采用导爆索起爆时,应事先按需要用快刀切好。每盘首尾两端应切掉5cm,禁止切割接上雷管及药包或已插入炸药的导爆索。
6.2.2 导爆索起爆网路要采用搭接、水手接等方法联结。搭接时,其重迭长度不得小于15cm,中间不得夹有异物和炸药卷,捆绑要牢固。支线与主线传爆方向的夹角不得大于90°,起爆导爆索的雷管应绑紧在距离导爆索端部15cm处,雷管的集能穴朝向导爆索的传爆方向。
6.2.3 导爆索网路中,除采用水手结外,禁止打结和打圈。须交错通过时导爆索之间应衬以厚度不小于10cm的垫块。
6.2.4 峒室爆破时,导爆索与铵油炸药接触的地方可用塑料被复以防渗油。
在水孔爆破时,应采用防水导爆索。
6.3 电雷管起爆
6.3.1 电雷管使用前应在安全地点用爆破专用仪表逐个检测电雷管的电阻值,电阻值应符合产品证书的规定。
被检测的雷管应放在防护板后面或者钢管里,每次检查不超过10发,检查合格的雷管脚线须短路联结。
6.3.2 用于同一爆破网路的电雷管应为同厂同批号产品。康铜桥丝雷管的电阻值差不超过0.3Ω,镍铬桥丝雷管的电阻值差不超过0.8Ω。
6.3.3 只准采用专用的爆破电桥导通网路和校核电阻,电桥的工作电流应小于30mA。在装药填塞完毕,无关人员撤离现场后,才准在工作面导通网路和校核电阻。
在测量电阻值时,仪表与线路或者雷管脚线接通时间力求短暂,不准超过2s。
6.3.4 加工电雷管起爆药包时,严禁以雷管代替木锥钻孔,且应将雷管全部插入,并可用雷管脚线将药包与雷管固紧。加工起爆药柱时,要将雷管放在预留孔内,禁止露在药柱外面。
6.3.5 电力起爆所使用的导线应是橡胶绝缘或聚氯乙烯绝缘线,不准使用裸露的导线。
不准利用铁轨、铁管、水和大地做爆破线路,爆破线路不准和这些金属件接触。
6.3.6 已敷设好的起爆网路中的导线两端,应保证接通良好。在未与下一部分导线连接之前,必须接成短路,并用胶布缠好。
6.3.7 爆破网路的联线工作必须在工作面全部装药填塞工作完毕和无关人员全部撤至安全地点之后,联线人员由工作面依次进行。两线的接点应错开10cm,接点必须牢固,绝缘良好。
主导线与电源开关联接须在最后所有人离开爆区后方能进行。
电力起爆的电源开关应设专人看护,未得到总指挥的起爆信号,严禁接通起爆电源。
6.3.8 电力起爆时,流经每个雷管的电流为:一般爆破交流电不小于2.5A,直流电不小于2A;峒室爆破,交流电不小于4A,直流电不小于2.5A。
6.3.9 爆破主线路与起爆电源联接之前,必须测量全线的总电阻值,实测和计算阻值误差在±5%以内,方准起爆,如超出该范围,应清除电阻差因素,才能起爆。
6.3.10 准许采用动力线或照明线作为电力起爆电源,使用前必须测定电压是否合乎设计要求。采用起爆器起爆时,充电启动须在总指挥发出起爆信号后才能开始。充电时,起爆器不得与网路接触。
6.3.11 当爆破作业场地杂散电流大于30mA时,禁止采用普通电雷管,应选用抗杂散电流雷管。
6.3.12 峒室爆破,如用电雷管直接起爆起爆体时,在安装起爆体前应撤除各峒室的电源,允许距装药工作面50m以外采用电气照明。
6.3.13 各种爆破仪表及起爆器每月检查一次,爆破前应检查一次。电容式起爆器,每月赋能一次。
6.4 导爆管起爆
6.4.1 导爆管网路中不得有死结,孔内不得有接头,用于同一工作面的导爆管应是同厂同批号产品。
6.4.2 雷管插入药卷后,应用细绳将雷管和药包紧固好。加工起爆药柱时,必须将雷管放在起爆药柱预留孔内。禁止露在起爆药柱外面。
6.4.3 地表导爆管起爆网路联结应在全部装药充填工作结束之后,从爆区一端逐步进行。
6.4.4 用雷管起爆导爆管网路时,雷管端部(聚能穴)禁止朝向导爆管传爆方向联结。
联结时,可采用联结块或者胶布。
6.4.5 敷设好的起爆网路,要仔细检查并把地表起爆雷管用细渣埋好。
6.4.6 深孔爆破充填料块度不准大于30mm,以免砸断导爆管。
6.4.7 在每卷导爆管两端封口处向后切掉5cm后才能使用。
露在孔外的导爆管不要切开封口,和雷管联结时在封口向后不小于5cm处联结。
6.4.8 用套管联结两根导爆管时,两根导爆管的端面切成垂直面,互相接触,并保证不被拉开。
6.4.9 在有爆炸性气体或易爆炸的矿尘存在的工作面,不应采用导爆管起爆。

第七章 裸露药包、浅眼和扩壶爆破
7.1 裸露药包爆破
7.1.1 裸露药包爆破,必须保证先爆的药包不致破坏其它药包,如不能达到此要求,则只准用齐发起爆。禁止用石块覆盖药包。
7.1.2 一般情况下不宜将炸药包插入石缝中进行爆破。特殊情况下可以例外,但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经爆破工作领导人批准。
7.2 浅眼爆破
7.2.1 露天矿场浅眼爆破应形成台阶,并应符合爆破说明书有关钻孔、装药、填塞、起爆顺序等项规定。
7.2.2 采用导火索引爆或分段电雷管及非电导爆系统起爆,炮孔间距应保证其中一个炮孔爆破时,不致破坏相邻的炮孔。
7.2.3 采用导火索起爆,应不少于二人进行爆破作业。
7.3 扩壶爆破
7.3.1 深孔扩壶爆破时,禁止向孔内投掷起爆药包,孔深超过5m时,禁止使用导火索起爆。
7.3.2 进行扩壶爆破,用硝铵类炸药时,每次爆破后应经过15min才允许重新装药。
7.3.3 扩药壶时,孔口的碎石、杂物必须清除干净。
7.3.4 两个以上药壶爆破,禁止使用导火索起爆。

第八章 峒室及深孔爆破
8.1 现场装填准备工作
8.1.1 严格执行峒室掘进及深孔钻凿完毕后的测量验收制度,对不符合原设计要求的部分,要采取措施,并重新审核药量。不合理的峒室和深孔,又无有效补救措施的应予报废,不准爆破使用。
8.1.2 爆区内的机电设备应移出爆破危险区,要执行停送电制度,爆破前,整个危险区内停电,否则不准起爆。
8.1.3 深孔周围(半径0.5m范围内)的碎石、杂物应清除干净,孔口岩石不稳固者,应进行维护。
8.1.4 峒室爆破时,在小井或平峒口附近,应设有堆放炸药的场地。
8.1.5 从当地县(区)有关部门爆炸材料总库装运的爆破器材,其性能指标必须经过检测试验,并附合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
8.1.6 平峒的高度不得小于1.5m,宽不得小于0.8m小井的横断面积不得小于1平方米。施工中,必须经常检查巷道,峒室的顶帮围岩情况及支护的稳固程度。
8.1.7 小井掘进爆破深度超过3m时,应采用电力起爆法或导爆管起爆法。
8.1.8 间距小于20m的平峒,药室掘进爆破作业时,相邻工作面的人员必须撤至安全地点。
8.1.9 平峒掘进工作面爆破后,人员进入工作面之前,必须进行充分通风,并用水喷洒爆堆。
8.2 现场装填工作
8.2.1 运输炸药的汽车应有专人指挥进入爆区,禁止在卸有炸药的区域及装填完毕后的爆区内通过。
8.2.2 起爆药包的加工点不得受其它作业的影响。
8.2.3 没有卸药的炮孔,不准放置起爆药包。
8.2.4 搬运爆破器材时须小心谨慎,轻拿轻放,不准使其发生摩擦和撞击,严禁拖拽、抛掷。
8.2.5 微差爆破时,各药室、深孔的微差雷管的段别应与设计相符。
8.2.6 深孔爆破若采取两点式起爆,两组起爆体分别置于深孔装药高度的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
8.2.7 深孔装药,先检查核实孔深,有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有困难时,立即报告爆破工程技术人员或爆破工作领导人解决。
8.2.8 在深孔装药过程中,需多次检查装药高度上升变化情况,若发现异常情况时,须及时报告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由专人按要求进行处理。
8.2.9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爆破设计作业,不准私自增加和减少装药量,如果需要调整装药数量,必须得到爆破工程技术人员或爆破工作领导人批准。
8.2.10 峒室的装药作业应由爆破员或由爆破员带领经过培训合格发给临时作业证的人员进行,装起爆体的作业只准由爆破员进行。
8.2.11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及爆破工作领导人必须核实峒室装药量,并检查峒室内炸药和起爆药包安放的位置是否正确。
8.2.12 峒室装药,必须使用36V以下的低压电源照明,照明线路必须绝缘良好,照明灯应设保护网,灯泡与炸药堆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装药人员离开峒室时,应将照明电源及时切断。
8.2.13 往峒室中装带有电雷管的起爆药包时,只准使用矿用蓄电池灯,安全汽油灯或安全手电筒照明,并且必须切断一切电源,拆除一切金属导体。
8.2.14 深孔及峒室爆破的雷管,应是防水雷管,当峒室装药时间超过一昼夜,应事先对不防水的雷管采取防潮措施。
8.2.15 峒室内有水时,应进行排水或对炸药采取防水措施。
8.2.16 在保证填塞质量的同时,必须保证爆破网路不受损坏。
8.2.17 平峒、小井掘进,必须经常检查通风情况,严防炮烟中毒,小井深度超过7m,平峒长度超过20m,应采用机械通风。
8.2.18 小井运输可用绳梯或木梯,深度超过5m者,应使用辘轳或装有制动闸的其它提升装置。
8.2.19 峒室爆破填塞工作,严格按设计施工。出现异常情况(如药量在药室内装不下,堆入导峒)需修改填塞设计书时,报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同意,方可施工。
8.2.20 深孔爆破填塞前须先检查炮孔装药情况,不合格的炮孔不予填塞,如有异常,须立即向爆破工程技术人员报告,由专人按要求处理。
8.2.21 峒室及深孔爆破填塞时,必须使雷管脚线及其它起爆线保持松弛状态。
8.2.22 有水深孔应使用防水炸药或进行防水处理,施工中发现水孔,须及时报告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由专人按要求处理。
8.2.23 工作中严格控制装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所用炸药和起爆材料的最低抗水时间。
8.2.24 使用浆状炸药、乳化油炸药在装药时应缓慢投进,不能过急,以免堵孔。

第九章 爆破后检查与盲炮处理
9.1 爆破后检查
9.1.1 炮响后,露天爆破不少于5min,巷道掘进不少于15min(经过通风吹散炮烟后)才准爆破工作人员进入爆破作业地点。
9.1.2 如果发现盲炮、冒顶,危石、支护破坏等现象,应及时处理,未处理前,应在现场设立危险警戒或标志。
9.1.3 经检查和处理确认爆破地点安全后,方准人员进入爆破地点。
9.1.4 每次爆破后,爆破员应认真填写爆破记录。
9.2 盲炮处理
9.2.1 处理盲炮遵守下列规定:
a.发现盲炮或怀疑有盲炮,应立即报告并及时处理,若不能及时处理,应在其附近设立明显标志,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b.难处理的盲炮,应报告爆破工作领导人,派富有爆破经验的爆破员处理。峒室爆破的盲炮处理方法和工作组织应由单位爆破工作领导人批准;
c.处理盲炮时,无关人员不准在场,应在危险区边界设警戒并禁止进行其它作业;
d.禁止拉出或掏出起爆药包;
e.电力起爆发生盲炮时,须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将爆破网路短路;
f.盲炮处理后,应仔细检查爆堆,将残余的爆破器材收集起来,在未判明爆堆有无残留的爆破器材前,应采取预防措施;
g.每次处理盲炮必须由处理盲炮爆破人员填写登记卡片。
9.2.2 发生盲炮时应在当班处理,若当班不能处理或处理不完,应将盲将情况(数目、炮眼方向、装药数量和起爆药包位置处理方法和处理意见等),在现场交待清楚,由下一班继续处理。
9.2.3 处理裸露爆破的盲炮,允许用手小心地去掉部分封泥在原有的起爆药包上重新安置新的起爆药包,覆盖封泥起爆。
9.2.4 处理浅眼爆破的盲炮可采用下列方法:
a.经检查确认炮孔的起爆线路完好时可重新起爆,若抵抗线变小,必须加强警戒或覆盖2倍以上碎渣;
b.打平行眼装药爆破,平行眼距盲孔不得小于0.3m,对于浅眼药壶法,平行眼距盲炮药壶边缘不得小于0.5m,为确定平行眼的方向,允许从盲孔口起取出长度不超过20cm的填塞物;
c.用木、竹制或其它不发生火星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轻轻地将炮眼内大部分填塞物掏出,用聚能药包诱爆;
d.在安全距离外用远距离操纵的风水喷管吹出盲炮填塞物及炸药,但必须采取措施,回收雷管;
e.采用硝铵类炸药时,如孔壁完好且药柱高度较小,填塞高度也较小,可将填塞物掏出,再向孔内注水,使其失效取出雷管(如二次爆破、处理根底等)。
9.2.5 处理深孔盲炮可采用下列方法:
a.爆破网路未受破坏,且最小抵抗线无变化者,可重新联线起爆;最小抵抗线有变化者,应验算安全距离,并加大警戒范围后再联线起爆;
b.在距盲炮口不小于10倍炮孔直径处另打平行孔装药起爆,爆破参数由爆破工程技术人员或爆破工作领导人确定;
c.所用炸药为非抗水硝铵类炸药,且孔壁完好者,可取出部分填塞物,向孔内灌水,使之失效,然后作进一步处理。
9.2.6 处理峒室爆破的盲炮可采用下列方法:
a.如能找出起爆网络的电线、导爆索或导爆管,经检查正常仍能起爆者,可重新测量最小抵抗线,重划警戒范围,联线起爆;
b.沿小井或平峒清除填塞物,重新敷设网路,联线起爆或取出炸药和起爆体。

第十章 安全距离
10.1 各种爆破、爆破器材销毁,爆炸源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距离,应按各种爆破效应(地震、冲出波、个别飞散物等)分别核定并取最大值,确保安全。
10.2 爆破地震安全距离
10.2.1 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爆破地震安全性应满足安全震动速度的要求,主要类型的建(构)筑物地面质点的安全震动速度规定如下:
a.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1.0cm/S;
b.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2 ̄3cm/S;
c.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5cm/s;
d.水工隧洞10cm/s;
e.交通隧洞15cm/s;
f.矿山巷道:
围岩不稳定有良好支护10cm/s;
围岩中等稳定有良好支护20cm/s;
围岩稳定无支护30cm/s。
10.2.2 爆破地震安全距离可按式(1)计算(见附录A)
1
--

K m
R=(--) ·Q (1)

其中:R——爆破地震安全距离m;
Q——炸药量,kg;齐发爆破取总炸药
量;微差爆破或秒差爆破取最大
一段药量;
V——地震安全速度cm/s;
m——药量指数,取1/3;
K、a——与爆破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
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可按表1选
取,或由试验确定。
表1 爆区不同岩性的K、a值
------------------------------------------------------------------------------
岩 性 | K | a
------------------------|--------------------------|------------------------
坚硬岩石 | 50 ̄150 | 1.3 ̄1.5
| |
中硬岩石 | 150~250 | 1.5~1.8
| |
软岩石 | 250~350 | 1.8~2.0
------------------------------------------------------------------------------
10.2.3 在特殊建(构)筑物附近或爆破条件复杂地区进行爆破时,必须进行必要的爆破地震效应的监测或专门试验,以确定被保护物的安全性。
10.3 爆破冲击波安全距离
10.3.1 露天裸露爆破时,一次爆破的炸药量不得大于20kg,并应按式(2)确定空气冲击波对掩体内避炮作业人员的安全距离。
3----
Rk=25 √Q (2)
其中:Rk——空气冲击波对掩体内人员的最
小安全距离,m;
Q——一次爆破的炸药量,kg;秒延期
爆破时,Q按各延期段中最大药
量计算;毫秒延期爆破时,Q按
一次爆破的总炸药量计算。
表2 爆破(抛掷爆破除外)时,个别飞散物对人员的安全距离
------------------------------------------------------------------------------
爆破类型和方法 | 个别飞石的最小安全距离(m)
--------------------|--------------------------------------------------------
1.破碎大块岩矿 |
裸露药包爆破法 |400
浅眼爆破法 |300
2.浅眼爆破法 |200(复杂地质条件下或未形成台阶工作面时不小于300)
3.浅眼药壶爆破 |300
4.深孔爆破 |按设计,但不小于200
5.深孔药壶爆破 |按设计,但不小于300
6.浅眼底扩壶 |50
7.深孔孔底扩壶 |50
8.峒室爆破 |按设计,但不小于300
------------------------------------------------------------------------------
注:(1)沿山坡爆破时,下坡方向的飞石安全距离应增大50%。
(2)同时起爆或毫秒延期起爆的裸露爆破装药量(包括同时使用的导爆索装药
量),不应超过20Kg。
10.3.2 药包爆破作用指数n<3的爆破作业,对人和其他被保护对象的防护,应首先核定个别飞散物和地震安全距离。当需要考虑对空气冲击波的防护时,其安全距离由设计确定。
10.4 个别飞散物安全距离
10.4.1 爆破(抛掷爆破除外)时,个别飞散物对人员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表2的规定;对设备或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应由设计确定。
抛掷爆破时,个别飞散物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应由设计确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一章 爆破器材库及爆破器材管理
11.1 爆破器材库
11.1.1 根据乡镇露天矿场距当地永久性爆破器材库房远及开采条件分散的具体情况,应设置爆破器材贮存室,并经县(市)区公安部门审核登记批准。
11.1.2 贮存室容量的规定(包括导爆索重量):表3。
表3
--------------------------------------------------------------------------
品 种 | | |
最大库容量 | 硝铵类炸药 | 雷管 | 导火索
年 产 量 | | |
--------------|------------------|----------------|--------------------
50万吨以上 | 4000Kg | 4000发 | 4000米
30万吨以上 | 2000Kg | 2000发 | 2000米
10万吨以上 | 1000Kg | 1000发 | 1000米
--------------------------------------------------------------------------
注:贮存室只允许存放硝铵类炸药。
11.1.3 爆破器材贮存室可以是新盖的砖瓦房,允许利用不住人的各种坚固房屋、土窑。雷管库须单设,与贮存室的距离不小于20m。
11.1.4 对爆破器材库房要求:
a.宜采用平房,地面平整无缝;
b.墙、地板、屋顶和门为木结构,应涂防火漆,窗门必须有一层外包铁皮的板窗门,库房门应向外开;
c.宜设简易围墙或铁丝网,其高度不低于2.0m;
d.库区内严禁烟火和明火照明,库房内禁止安装电灯照明,可自然采光或在库房外设探照灯进行投射采光;
e.有雷击危险的地区,库房应设避雷装置;
f.库内有足够的消防器材;
g.设独立的发放间,并兼做守卫室,面积不小于9平方米;
h.雷管库必须严密,以杜绝鼠害。
11.1.5 爆破器材的存放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各种雷管和继爆管的箱(袋)必须放在货架上;其他爆破器材的箱(袋)应堆放在垫木上;架、堆相互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小于1.3m;
b.禁止在货架上迭放雷管;
c.雷管箱距上层货架板的间距不得小于4cm,架宽不超过两箱的宽度;
d.货架(堆)与墙壁的距离不小于20cm;
e.堆放导火索、导爆索以及硝铵炸药等的货架(堆)高度不超过1.6m;
f.库区必须设人守卫,严禁无关人员入库内。
11.1.6 贮存室内只准存放:铵锑炸药、铵油炸药、铵松蜡炸药、铵沥蜡炸药、多孔粒状铵油炸药、乳化油炸药、水胶炸药,浆状炸药等、不允许存放的炸药有:黑索金、梯恩梯、表4 贮存室内爆破器材的允许共有范围
------------------------------------------------------------------------
|铵 锑|铵 油|铵松蜡|铵沥蜡|多孔粒状|乳化油|
爆破器材名称 | | | | | | |
|炸 药|炸 药|炸 药|炸 药|铵油炸药|炸 药|
--------------------|------|------|------|------|--------|------|
铵锑炸药 | + | + | + | + | + | + |
铵油炸药 | + | + | + | + | + | -- |
铵松蜡炸药 | + | + | + | + | + | -- |
铵沥蜡炸药 | + | + | + | + | + | -- |
多孔粒状铵油炸药 | + | + | + | + | + | -- |
乳化油炸药 | -- | -- | -- | -- | -- | + |
水胶炸药 | + | + | + | + | + | -- |
浆状炸药 | + | + | + | + | + | -- |
导爆索 | + | + | + | + | + | -- |
导雷管 | -- | -- | -- | -- | -- | -- |
火雷管 | -- | -- | -- | -- | -- | -- |
导火索 | + | + | + | + | + | -- |
非电导爆系统 | -- | -- | -- | + | -- | -- |
------------------------------------------------------------------------
--------------------------------------------------------
水 胶|浆 状| 导 | 电 | 火 | 导 |非电导
| | 爆 | 雷 | 雷 | 火 |
炸 药|炸 药| 索 | 管 | 管 | 索 |爆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号表示爆破器材名称类内横行的某种爆破器材与竖列的某种爆破器
材二者间可同室存放;“--”号则表示不可同室存放。
(2)当室内存放两种以上爆破器材时,其中任何两种爆破器材均应能满足同室
存放的要求。
(3)硝铵类炸药包括硝铵炸药、铵油炸药、铵松蜡炸药、铵沥蜡炸药、多孔粒
状铵油炸药、铵锑黑炸药。胶质炸药、苦味酸、黑火药、二硝基重氮酚及其它非硝铵类混合炸药。
11.1.7 各类爆破器材的贮存必须遵守表4的规定。
11.1.8 爆破器材贮存室的外部距离规定:
a.从贮存室外墙根到住宅区或村庄边缘的最小外部距离不小于300m;
b.如果被保护的对象改变时,应按300m乘以各种保护对象的防护等级系数加以修正(表5)。
表5 各种被保护对象的防护等级系数
------------------------------------------------------------------------
保 护 对 象 |
----------------------------------------------------------------------|
村庄边缘、企业住宅区边缘、其它单位围墙区域变电所的围墙 |
----------------------------------------------------------------------|
总人数不大于50人的零散住户边缘 |
----------------------------------------------------------------------|
地县级以下公路通航汽轮的河流航道、铁路支线 |
----------------------------------------------------------------------|
国家铁路线,省级以上公路 |
----------------------------------------------------------------------|
高压输电线 500KV |
300KV |
220KV |
110KV |
35KV |
----------------------------------------------------------------------|
油 库 |
----------------------------------------------------------------------|
人口不多于10万人口的城镇规划边缘,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铁路车站 |
----------------------------------------------------------------------|
人口大于10万人的城镇规划边缘 |
------------------------------------------------------------------------
--------------------------
保护等级系数
--------------------------
1.0
--------------------------
0.6
--------------------------
0.6
--------------------------
0.8
--------------------------
1.5
1.2
1.0
0.7
0.4
--------------------------
0.6
--------------------------
2.0
--------------------------
3.0
--------------------------
11.1.9 爆破器材的收发遵守下列规定:
a.对新购进的爆破器材应逐箱(袋)检查包装情况,并按规定做性能检查;
b.应建立爆破器材收发流水帐,三联式领用单和退料单制度,定期核对帐目,做到帐物相符;
c.变质的和性能不详的爆破器材,不得入库或发放使用;
d.爆破器材应按其出厂时间和有效期的先后顺序发放使用。
11.2 地面作业地点存放爆破器材的规定。
11.2.1 运至作业地点的爆破器材应有专人看管。
11.2.2 只准存放当班作业所需的爆破器材。
11.2.3 深孔爆破或峒室爆破时,可存放本次工程所需的爆破器材。
11.2.4 雷管及起爆体不得和炸药放在一起,相距不小于25m。
11.2.5 爆破器材堆放点100m范围内严禁烟火,并标设醒目的警示牌。

第十二章 爆破器材的运输
12.1 各乡镇露天矿用爆破器材的外部运输,一般应由有关部门负责。
12.2 如果该矿具有运输能力,在有关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自行运输,并遵守运输的有关规定。
12.3 禁止用翻斗车、自卸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运输爆破器材。
12.4 装卸与运输爆破器材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禁止爆破器材与其他货物混装;
b.禁止炸药和雷管混装、混运;
c.严禁摩擦、撞击、抛卸爆破器材;
d.认真检查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以及清除运输工具的一切杂物;
e.爆破器材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厢边缘,雷管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二层;
f.分层装载爆破器材时,不准站在下层箱(袋)上去装上层;
g.装卸运输爆破器材时,严禁烟火和携带发火物品;
h.应有专人押运,非押运人员不准乘车;
i.应持有公安局填发的爆炸物品运输证,车辆应挂有危险标志,不准在人多的地方、交叉路口和桥上(下)停留;
j.雷雨天及暴风雨天禁止装卸爆破器材,并尽量在白天进行。
12.5 用汽车运输爆破器材遵守下列规定:
a.出车前,汽车主管负责人检查车辆,并在出车单上标明:“该车检查合格,准许用于运输爆破器材”;
b.由熟悉爆破器材性质,具有安全驾驶经验的司机驾驶;
c.汽车行驶速度:在能见度良好时不超过40Km/h,能见度差时应减半;
d.在平坦道路上行驶时,两台汽车间的距离不小于50m,上山或下山时不小于300m;
e.遇有雷雨时,车辆应停在远离建筑物的空旷地方;
f.寒冷地区的冬季运输,必须采取防滑措施。
12.6 满足下列条件,允行用拖拉机、三轮车牵引的车厢运输硝铵类炸药。
a.拖拉机或机动三轮车应设有可靠防火星装置;
b.拖拉机或机动三轮车的刹车装置灵敏可靠;
c.装载高度不超过车厢边缘,装载量不超过正常载重量的一半,并罩以安全网;
d.行驶速度,能见度好的情况下,拖拉机与三轮车的时速不得超过10Km/h,能见度差时减半;
e.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时,两台拖拉机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m,上山或下山时不小于100m。
12.7 用畜力车运输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使用经过训练的牲口;
b.车辆要安装制动闸,运输雷管时车辆要有防震装置;
c.爆破器材装载高度不超过车厢边缘,装载量不超过正常载量的一半;
d.在平坦道路上运输时两辆畜力车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m,上下山时不小于100m;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